亲子阅读经典图书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,用2招给孩子的情绪“量体温”。
还记得《柳林风声》里那个有趣的蛤蟆先生吗?他身穿华丽外套,热衷冒险,言谈间尽显张扬的绅士风度,仿佛永远充满活力,连周围的空气都因他的存在而变得热闹非凡。
然而,谁能料到,这样看似永远阳光的角色,竟会突然陷入情绪的泥潭:他不再打开房门,不再提起昔日痴迷的冒险,甚至连三餐都敷衍了事。
直到在河鼠和獾的劝说下,他怀着忐忑的心情,推开了苍鹭先生心理诊所的门。
今天,我们就跟随蛤蟆先生的脚步,一起走进这本超治愈的心理疗愈书!
01 这本书了不起!
展开剩余78%不同于晦涩难懂的专业心理书籍和千篇一律的心灵鸡汤,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仿佛在给我们讲述一个《柳林风声》的番外故事,并巧妙地将专业心理知识融入书中。
作者借蛤蟆、河鼠、獾这些熟悉的角色,用温暖的故事讲述最深刻的道理,这正是它的独特魅力:用童话的温度,融化心灵的冰霜。
02 抑郁到底是什么?
起初,蛤蟆也无法理解自己的状态,他将一切归咎于“懒惰”“没用”,甚至刻意回避朋友。
直到苍鹭先生点醒他:“抑郁不是你的错,也不是性格缺陷,它只是心灵发出的呼救信号,提醒你该关心自己了。”
那么,抑郁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透过蛤蟆的经历,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——就像:
心里被乌云笼罩:以前喜欢的事,现在觉得“没意思”,比如以前爱打羽毛球,现在连球拍都不想碰; 身体装了“铅块”:明明没做什么事,却觉得特别累,只想躺着,吃饭、睡觉都没力气; 心里有个“小恶魔”:总在耳边说“你真没用”“没人喜欢你”。苍鹭在书中强调:“没有一种情绪是不应该的,抑郁也不例外。”它不是“矫情”,不是“装出来的脆弱”,而是心灵在长期承压后的“自然反应”。
就像身体会因过度劳累而生病一样,心灵也会因长期的自我压抑、负面情绪积累而陷入困境。
此时,承认自己“需要帮助”,远比硬撑着“我没事”更有勇气。
03 我们可以收获什么?
跟随蛤蟆先生看完十次心理医生,我们不仅见证他从“最悲伤的蛤蟆”变回“热闹的蛤蟆”,更学到两个超实用的“心情小工具”:
学会给“心情量体温”每天给自己的心情“量体温”:比如今天考了满分,打10分;和朋友吵架了,打3分。知道自己的心情分数,就像知道自己有没有发烧一样,能及时发现“心里不舒服”。
别让“心里的法官”欺负自己蛤蟆以前总骂自己“真笨”“没出息”,苍鹭老师说这是“心里的法官”在作祟!这个“法官”就像个严格的老师,总拿“完美”要求你,哪怕你已经很努力了。
以后如果“法官”又出来说“你真没用”,你可以大声反驳:“我这次虽然没做好,但我已经尽力了!下次我能做得更好!”
就像蛤蟆最后学会的:“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,所以我要先当自己的好朋友。”
最后书果星球想对读者朋友们说:
跟随蛤蟆先生走完这段疗愈之旅,我们终将明白:每个人都可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,成为“陷入困境的蛤蟆”。
这本书的价值,不在于提供“快速治愈”的捷径,而在于教会我们: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对话,如何打破自我否定的枷锁,如何用理性与勇气,重建与自我的关系。
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,都能像蛤蟆一样,在与自我的和解中,找回内心的力量,活出真实的自己。
发布于:山东省